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Cheeloo College of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其源头可追溯至1864年创办于山东登州的文会馆,在20世纪30年代便享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的盛誉。百余年间,齐鲁医学院以培育医学精英、护佑人类健康为己任,秉承“博施济众 广智求真”的院训,致力于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素质优良、医德高尚、富有创新精神的一流医药卫生人才,至今已累计培养5万余名医学专业人才,为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药学院6个学院,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口腔医院3家直属附属医院,多家非隶属附属医院,承担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的职能。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齐鲁医院、第二医院先后共派出22批次352名医护人员前往湖北、山东、上海等地开展医疗救治、核酸检测等工作,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在山东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齐鲁医学院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办医学的优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学科建设方面。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坚持“大卫生、大健康”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将医学发展理念从疾病诊疗提升拓展为预防、诊疗和康养,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坚持“四个面向”,持续凝练学科方向,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具有齐鲁医学特色的世界一流医学学科建设体系。聚焦心血管病发生与防治、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肿瘤发生与防治和微生物与药物研发等重点方向,建设“临床医学与重大疾病”世界一流医学学科群。实施心血管病学、生殖医学、药学优势特色学科,以及精准肿瘤学、脑与类脑科学新兴交叉学科、健康风险管理与重大疾病防控等6个山东大学高峰学科建设项目。有8个医学相关学科跻身ESI全球研究机构前1%行列,其中2个学科领域跻身ESI前1‰,临床医学进入前0.76‰,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前0.70‰,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前1.71‰,其它5个医学贡献占比较高的学科领域分别为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社会科学总论。在U.S.News and World Report排名中,药理学与毒理学排名全球第91位,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全球前200名。在最新发布的软科大学本科专业排名中,学院6个医学相关一级学科中有5个进入全国前10,其中生物医学科学(基础医学)排名全国第2名,临床医学和药学分别排名全国第7、8名。在临床医学领域,有7个临床学科位列复旦大学版中国最佳临床专科排行榜前10名,13个临床专科跻身全国二十强。
——师资队伍方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现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3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拔尖人才等“四青”人才22人。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5人,同时在教学医院中聘任临床医学教授160人,临床医学副教授25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8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92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和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梯队。
——人才培养方面。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及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临床药学等6个本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科学为教育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专业(强基计划)。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9538人,其中,本科生4265人,研究生5273人。有1个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和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获评数量列全国医科类课程第一位)、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24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和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共8门。教学成果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已建46门研究生在线开放课程(含11门全英文课程),其中23门在线课程实现“学堂在线“、“中国医药学研究生在线教育平台”双平台上线,3门全英文课程上线“学堂在线”国际版,居全国前列。近十年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始终在90%以上,2017年列全国第一位。
——科学研究方面。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山东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有国家卫健委国家健康大数据研究院,有7个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 6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0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4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4个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近四年来,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800余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多项科研原创成果发表于《Nature》《Cel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等国际顶级期刊;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其中2018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结束了山东省医学界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为零的历史。
——国际交流方面。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全球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大力推进与世界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先后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合作成立了山东大学-哈佛医学教育中心,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合作建立了转化医学联合实验室,下设4个国际科研合作实验室,与挪威卑尔根大学合作建立了中挪脑科学研究中心,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建立了生殖遗传联合实验室,与南澳大利亚大学合作建立了中澳健康科学研究中心。与北美华人生物医药协会、淄博高新区生物医药研究院、美国淄博瀚海硅谷生命科学园合作,共同建立了“山东大学硅谷医药健康人才工作站”。近年来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两项,获得国际合作项目100余项,发表国际合作论文200余篇。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获批2项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每年选派200余名学生出国学习和交流,现有在校学历国际学生近500名。
——合作发展方面。大力实施服务山东战略,积极创新医教研、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服务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建设。近年来,充分发挥智库优势,服务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成立山东大学医养健康产业研究院并成为山东省十大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智库。成立山东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并获批国家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被评为高校百强智库。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获批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牵头创建山东500万人群全生命历程健康队列,完成《山东省全人群全生命历程健康图谱》报告,入选山东省大数据成果展。成立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并成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加盟研究院,服务400余家企业。基础医学院与山东数字人公司合作研发的“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推广应用到国内200余所医学院校,企业成功在新三板上市。药学院近五年来累计转化成果120余项,合同经费1.5亿元。充分发挥医疗优势,服务人民生命健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牵头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口腔医院进入国家口腔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序列,全方位参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直属附属医院医联体医院220家,地区分布山东省16地市以及国内多个省市,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服务山东省及周边区域人民健康医疗需求。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全体齐鲁医学人将继承发扬齐鲁医学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机遇、蓄势腾飞,为创建世界一流的医学学科奋发作为,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进步不懈努力。
(以上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0月)
齐鲁医学是中国近代西医教育的源头之一,其历史源头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864年的登州文会馆。1883年,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医师聂会东夫妇到达登州,开展与文会馆相关的新医药工作及医学教育,齐鲁大学医科办学由此开端。1890年,聂会东奉调济南创建了华美医院(齐鲁医院的最早源头),1891年建成华美医院医校,每年招收5名学生,学制四年。同一时期,英国基督教浸礼会的武成献和巴德顺也先后在青州和邹平设立了教会医院和医学堂,开始招收学生传授医学业务知识。1903年,美英教会决定将济南聂会东、青州武成献和邹平巴德顺所办的医校合并成立山东共合医道学堂(Shantung Union Medical College),聂会东任校长,学制四年。山东省第一所正规现代西医高等学校由此诞生,成为当时教会在华所办的四大医学堂之一,首届毕业生于1907年毕业。
1911年4月17日,山东共合医道学堂举行庆祝仪式,正式定址济南并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这一天被齐鲁大学医学院定为建院纪念日。1917年,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济南主校园落成,中文名称改为基督教齐鲁大学。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随之更名为齐鲁大学医科,学制七年。1924年,齐鲁大学被加拿大政府批准立案,毕业生获得了加拿大政府承认的文凭与学位。医科毕业生被授予的是“医学博士”学位。多伦多大学承认齐鲁大学医科毕业生的学历和资格,学生可以免试入其研究院。
20世纪30年代是齐鲁大学的全盛时期。当时的齐鲁大学号称“华北第一学府”,和燕京大学并称“南齐北燕”,老舍、钱穆、顾颉刚、栾调甫、马彦祥、吴金鼎、胡厚宣等一批学术名家先后在此执教。学校医科实力最强,在30年代中期形成了“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的声誉。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齐鲁大学被撤销建制,但其医学院被原址保留,与由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和山东省立医学院合并成立的山东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医学院。“山医”新的篇章由此开启,建国后为山东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58年,山东医学院派出师资力量到济宁,支援济宁医士学校扩建为济宁医学院。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山东医学院曾到泰安地区新泰县楼德镇办学,并于1974年建立了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1979年楼德分院迁址泰安改名为山东医学院泰安分院,1981年更名为泰山医学院。1985年5月,原卫生部决定山东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医科大学。2000年7月,山东医科大学并入新组建的山东大学。
从登州文会馆到齐鲁大学,再从齐鲁大学医学院到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最后汇至如今的山东大学,只有“齐鲁医学”还在齐鲁大学曾经的校园里延续相传。整个校园为西方园林式布局,美丽幽雅、古香古色,留存众多极具文物价值和景观价值的老建筑,透衬着浓郁深厚的人文底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有建筑均以德国、英国、美国的风格为主,并采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手法和符号,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富丽堂皇,颇有建筑艺术价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校园绿树成荫,四季花香,是当时全国最好的校园之一,被老舍先生誉为“非正式公园”。
百余年来,“齐鲁医学”根植齐鲁文化沃土,积淀形成了“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人文气质和精神品格,为山东乃至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曾经汇聚过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如江清教授、侯宝璋教授、高学勤教授、尤家骏教授、赵常林教授、兰锡纯教授、孙鸿泉教授、宫乃泉教授、张汇泉教授、李缵文教授、苏应宽教授、周廷冲院士、黄翠芬院士。这里先后走出一大批杰出学子,如冯兰洲学部委员(院士)、洪涛院士、张运院士、谢立信院士、于金明院士、葛均波院士、宁光院士等。他们分别是我国医学各有关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易凡,男,汉族,1972年12月出生,山东潍坊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9月入山东大学化学院学习;1996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8月起留学美国,于 2005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药理与毒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12月在美国佛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9月起在山东大学医学院任教,被聘为教授;2012年5月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教学科研处处长;2016年6月任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2018年12月任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2019年7月任山东大学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2020年10月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2020年11月兼任齐鲁医学院院长。
刘洪渭,男,汉族,1962年12月出生,山东鄄城人,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教授。1983年9月入山东矿业学院采煤系学习,1987年7月毕业留校工作。先后任教务处实验设备科科长、济南研究生部经济系副主任、副教授。1998年7月调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先后担任会计学系副主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教授。2012年5月任学校财务部部长,2015年6月任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部长。2019年11月任齐鲁医学院党工委书记。
曲波,男,汉族,1964年4月出生,山东莱西人,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研究员。1983年9月入山东大学化学系学习,1987年7月毕业留校工作。先后任山东大学化学系辅导员、山东大学团委副书记、山东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至2015年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党委书记;2015年6月,任山东大学工会主席,2021年2月兼任齐鲁医学院党工委委员、常务副院长;2021年7月任齐鲁医学院党工委委员、常务副院长。担任中共山东大学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先后当选济南市天桥区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济南市历城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
陈鑫,男,回族,1969年1月出生,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经济学硕士,研究员。1987年考入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1992年获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学习,2007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2年至2003年在山东大学医学院担任辅导员;2004年1月任山东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2010年10月任山东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2015年7月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党工委副书记;2017年9月任齐鲁医学院党工委副书记,2018年5月兼任齐鲁医学院纪工委书记。
马春红,女,汉族,1970年1月出生,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99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山东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1994年入职山东医科大学,2001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破格晋升为正教授。2004.2-2005.2美国肯塔基大学免疫学、微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系访问学者,2006年起任山东大学医学院副院长,2015年7月任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2017年起任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8年1月任齐鲁医学院副院长。
刘奇迹,男,汉族,1970年3月出生,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信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遗传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山东大学遗传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6年任山东医科大学讲师;2004年晋升副教授;2007年破格晋升为正教授。2004年至2005年美国肯塔基大学生物化学系访问学者,2008年至2009年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访问学者。现任基础医学院遗传学系主任,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6年1月任齐鲁医学院科研与国际交流处处长,2020年3月任齐鲁医学院副院长。
纪春岩,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山东日照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0年9月入山东医学院医学系六年制英语班学习,1986年获山东医科大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山东医科大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山东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1月至7月系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者。1989年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医师,1998年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2002年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任医师,2005年任山东大学教授。2004年6月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育处处长,2012年9月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人事处处长,2016年11月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2020年3月兼任齐鲁医学院副院长。
赵小刚,男,汉族,1969年11月出生,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87年考入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1992年获医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得山东大学医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得山东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6年在齐鲁医院胸外科工作,1997年至今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工作。2013年1月任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2020年3月兼任齐鲁医学院副院长。
易 凡:主持医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刘洪渭:主持医学院党工委全面工作。担任医学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统筹医学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全面工作。负责医学院安全稳定工作。
曲 波:分管财务、宣传、舆情、校友、文化建设及办公室行政工作,负责统筹国际医学中心、附属医院体系建设、国内合作等工作,协助负责医学发展委员会工作;联系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马春红:分管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人事人才,包括临床教师建设体系、研究生招生等工作;联系公共卫生学院。
刘奇迹:分管科研、实验室、国际合作及高等医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等科研平台工作;联系药学院。
纪春岩:分管临床学院建设和博士后等工作;联系第一临床学院。
赵小刚:分管本科教学工作,协助分管临床医学学科建设和继续教育工作;联系第二临床学院。
齐鲁医学院内设机构、主要职能和所属学院及单位
2020年7月,为贯彻落实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医学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学校制定颁布《山东大学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山大党字〔2020〕60号)。
根据《方案》,山东大学医学发展委员会是医学改革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统领性管理组织,代表学校推动医学改革发展,负责统筹谋划医学改革发展重大事项,统筹协调医学内外关系,统筹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统筹推动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交融发展,统筹临床学科和附属医院体系建设,在医学改革发展中发挥战略引领、宏观规划、统筹协调等作用。
齐鲁医学院作为医学发展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负责落实医学发展委员会的决策部署,督办医学发展委员会决策事项。齐鲁医学院承担医学教育管理和事业发展的日常管理,具有统筹、协调、管理医学教育等职能,协助学校做好医学教学科研单位、附属医院干部队伍建设。成立齐鲁医学院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能如下:
(一)综合办公室
主要职能:作为医学党的建设、行政管理的综合办事机构,负责医学党的建设、综合协调、服务地方、协调医院、日常事务、预算管理、机关党建、校友和医学教育理事会等工作。
(二)本科教育管理办公室
主要职能:负责医学本科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医学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工作。统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管理和临床医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协助学校本科生教育管理部门做好医学学生相关工作。
(三)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
主要职能:负责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招生和培养、导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工作。统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协助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做好医学学生相关工作。
(四)学科与发展规划办公室
主要职能:负责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医学事业发展规划、统筹附属医院学科发展规划、医学学科建设与管理、医学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等工作。
学科与发展规划办公室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
(五)人事人才办公室
主要职能:负责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医学岗位管理和考核等工作。
(六)科研与国际交流办公室
主要职能:负责医学科研和国际合作交流,主要包括医学科研发展规划、科研组织和管理服务、医学国际合作交流、统筹医学留学生管理等工作。
齐鲁医学院所属医学学院
基础医学院 网站地址:
临床医学院 网站地址:
http://www.medicine.sdu.edu.cn/
公共卫生学院 网站地址:
口腔医学院 网站地址:
http://www.dent.sdu.edu.cn/default.site
护理与康复学院 网站地址:
http://www.nursing.sdu.edu.cn/
药学院 网站地址:
齐鲁医学院挂靠单位
实验动物中心 网站地址:
高等医学研究院 网站地址:
齐鲁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网站地址: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网站地址:
山东大学口腔医院 网站地址:
http://www.dent.sdu.edu.cn/default.site
学院导航

邮编:250012
传真:0531-88382107
信箱:yxxc@sdu.edu.cn
网址:https://www.qlyxb.sdu.edu.cn/